close

DSC_3500  

 

時間:2015/07/02(四)18:00

地點:新光影城 一廳

主持人:策展人郭敏容

出席:導演 朱奧佩德洛羅德利蓋斯、 朱奧胡格拉達瑪塔

文字:劉怡孜/攝影:王韻婷

DSC_3468  DSC_3484  

導演羅德利蓋斯:謝謝影展讓我有機會使我的電影在這邊放映,這是我第一次來台北,我相當喜歡台灣的電影導演蔡明亮,他對我作品一直都有一些影響,所以我一直夢想可以來到這邊,今天對我來說是夢想成真,所以我非常感謝這次全體電影節的工作夥伴。

導演格拉達瑪塔:本身我小時候就有過住在澳門的經驗,我父母住在澳門時也有幾次到台灣來,但我本身並沒有真的來過,很開心今天可以來到現場。

主持人:怎麼會在澳門拍攝紀錄片?

羅德利蓋斯:我們都會戲稱為這是我們的「亞洲片」,合作的一開始是另一部在影展放的片子《中國中國》,這是一部在里斯本中國城的故事。故事是格拉達瑪塔編寫我來執導,只是過程中他的介入越來越多,就像是我們「合導」了這部電影,之後的「亞洲系列」自然而然就變成我們兩個一起執導。

格拉達瑪塔:我們已經認識20多年,我也蠻常向導演提起我小時候在澳門的經驗,我相信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在創作亞洲、澳門電影時會有些改變。以前常會說要去澳門,但始終沒有成行,直到有一次得到一筆補助,可以到澳門拍攝紀錄片,於是《再見澳門》就誕生了。當然很多人告訴我們這部片裡充滿許多劇情片的元素,甚至更像是部劇情片,但對我們而言,它一直都是紀錄片。

主持人:一開始籌備是紀錄片,現在還是覺得它是紀錄片?

羅德利蓋斯:對我們來講,《再見澳門》這部片本身是蠻特別的,因為格拉達瑪塔有在澳門生長的經驗,對澳門有記憶的情感,但我對亞洲並沒有相當了解,直到他一直向我提起。因為我本身並沒有去過亞洲,也沒到過澳門,《再見澳門》是我從亞洲電影、台灣電影的影像中建構出我的回憶。這部片有趣的點就在於我們倆對「亞洲」回憶有不同的接觸,然後把它做成這部片。剛剛格拉達瑪塔有講到,當初藉由拍攝《紅日初升》,順道到澳門的「紅市場」,今天也有帶他們到西門紅樓,知道他的背景也是一個市場,他認為這種連結相當有趣。

主持人:《再見澳門》除了融合格拉達瑪塔導演自已的記憶外,還參雜了許多元素在裡面,想知道導演是如何將這些元素結合?明顯加入虛構的「黑色劇情」,怎麼還會稱他是紀錄片?

羅德利蓋斯:2010年後,我們前後到過澳門3次,共待了將近6個月。片中的確是有黑色電影的元素、科幻元素、末日電影的元素在裡頭,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仍是部紀錄片,是因為這部片就像是記錄下我們對於澳門的想像,就像是遊記的感覺,帶著我們看澳門。

格拉達瑪塔:這部片本來的提案就是要做紀錄片,但不是關於「澳門」的紀錄片,而是關於「記憶」。小時候我住在澳門,但至今已30年沒回去了,所以我本身的記憶也不完全是真實的,因為人的記憶會因背景、環境而改變,這也探討了記憶的本質到底是甚麼。而另一個則是不同的記憶的差別及對比,對Pedro來說,他的記憶是文化、語言、歷史中拼湊出來的,所以我們想在片中研究這些東西。但當我們到了澳門時,這些點子都不管用了,我們發現是這個城市在告訴我們故事。

DSC_3508  

n   觀眾Q&A

Q:《紅日初升》主要想表達甚麼?

格拉達瑪塔:這個市場幾乎是全中國僅存的傳統市場,對我來講這是很重要的,我對於「過去的人如何生活」很有興趣,自認為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些記錄下來。而我們活在現代,其實常常都不知道我們的食物是怎麼來的,因為食物總是包裝好送到我們面前,而這部片正好可以讓我們看到,過去的人如何處理這些食物,用這種方法真實地呈現出來。

羅德利蓋斯:在《紅日初升》及《再見澳門》的片中,我們跟隨格拉達瑪塔小時候的場景走,這市場本身就是他記憶中的市場,這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慢慢拼湊記憶的過程,也拼湊出我們對澳門的想像。

格拉達瑪塔:這三部裡,我們也鋪排了一些東西,讓你好像也用這些東西建構出一個想像,譬如說裡面放了一樣的高跟鞋和旗袍等等。有個有趣的點,《紅日初升》的最後有寫道,把這部片獻給珍妮羅素,1951年她拍了一部讓她不太開心的片,因為她認為導演只是因為她姣好的身材而選上她,並非真的看中她的演技。當初在市場拍攝時,我正好在看珍妮羅素的傳記,巧合的是,當我們在拍攝期間收到她去世的噩耗。對我們來講,市場裡的肉和珍妮羅素的肉體剛好有一些連結的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