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704_她們的孩子-11 (000)  

時間:2015/07/04(六)13: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主持人:台北電影節策展人郭敏容

出席:導演  申大根 Albert SHIN

文字:李旻珊 /攝影:李亞潔

20150704_她們的孩子-7 (000)  

主持人:據我所了解,導演其實是在加拿大長大的韓國人,沒有在韓國長居的經驗,那這次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想要回到韓國拍這部片,而且這是一個非常女性的故事,是不是有想要透過這部片來對韓國社會探討的問題?

導演: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本身是我是加拿大生長的背景。其實我拍過滿多的短片也拍過一部長片,背景都是跟加拿大比較有關係的。但其實我是生長在一個傳統韓國的家庭裡,所以說有一部份的我是根基於韓國的。所以我認為在藝術上如果我不發覺自己,就好像我在排拒自己的感覺,於是我決定我要來拍一部關於韓國的片。至於三個女生的角色,這發展的過程中我也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想,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學到很多,我也花很多時間在建構這些角色。

主持人:在結局的部分,最後導演選擇讓小女生自殺,把小孩救出來,那個地方其實滿血腥的。想知道導演當初那個部分在處理的時候就要決定要這麼直接嗎?

導演:沒錯。但其實我一開始寫劇本的時候,我沒有把什麼東西都想得很透徹,有點邊寫邊想的感覺,但在關於這個角色我有一個很確定的點就是,我希望這個故事是從角色的觀點出發,這些觀點會隨著電影的脈絡而轉換,一開始看到的是某個角色的觀點,到後面成為另一個角色的觀點。我知道在後面會有緊張的這一刻發生,但我想要讓它盡可能自然,盡可能貼近人生,不想要讓它變成我刻意塑造的感覺。

主持人:導演有沒有想過不同種的結局,在我來看,最後其實算悲劇,有錢人從城市來可以買小孩,得到了小孩,反觀鄉間的,本來以為可以藉由這樣的交易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後連自己的女兒都失去了。導演有沒有想過其他結局的可能性?

導演:的確我在寫劇本的時候有想過有沒有其他的結局,但我不想讓我的片子有太多評論社會的觀點,因為對我來說沒有絕對對與錯的價值。這個情況的發生可能會在韓國的社會中或是其他社會中,在這部片中,我不想特別去評論這樣的社會是對或錯。當然在片子裡,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對比,的確是有發生剛剛主持人所講的狀況。有錢人得到比較多的,窮人最後失去比較多。但對我來說,我不想在片中去標記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我想要呈現真實的人,因為真正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想很自然的呈現這個東西。

20150704_她們的孩子-6 (000)  

n 觀眾Q&A

Q:導演最後您決定希望孩子是留下來的,為什麼在片子的最後不是記錄有錢人得到孩子的喜悅感,光明的部分,而是記錄失去女兒母親悲傷的那部分?

A:的確對鄉下的母親來說這是一個悲劇,因為對她們來說,她們本來是想藉由這次交易孩子,有重新生活的機會。當然對城市的女生來說她是為了小孩而來,他們兩方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不過對於城市女人來說,雖然看起來是快樂的結局,但同時她在過程中有很多她沒有預期到的事,像是女孩會傷害她的小孩等等。對她來說她得到了這些東西,可是她也付出了相對的代價。

Q:角色演技非常生動,導演怎麼去引導角色進入情況?年輕的女主角有生過小孩嗎?

A:那個演員她沒有生過小孩只是演出來的。不過在演戲的時候,我想給他們多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我不想在小細節上太操控它們,有時候甚至有點實驗性質都沒關係。我跟演員在做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會先坐下來討論一下,去發展這個角色,討論為什麼這個角色會這麼做,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在這個片裡我有滿多一鏡到底的鏡頭,我盡可能在這些鏡頭中讓這些演員自然地去發揮,直接的演出來,是一個比較立即的反應,而不是在背台詞下的狀況。當然他們對於這種與我合作的方式,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一旦他們適應之後,我等於是釋放他們的演技,他們可以在裡面很充分地去發揮。

Q:因為你是加拿大出生的,你怎麼去把客觀的觀點套用在電影裡面,這裡面國家的獨特性你如何呈現?

A:就如我前面所說的,雖然我在加拿大長大,我在一個很韓國傳統的家庭成長,所以我有點像是一腳跨在加拿大,一腳跨在韓國的感覺。所以一開始我要拍一個韓國的片我還滿掙扎的,有點像是我到底能不能被允許去拍這樣的片,我能不能做好的感覺,但是我有個想法是只要我針對這樣的故事跟角色,真實的去表現出來。它能夠自然而然的去表現出來真實社會。所以我設定說,我要講述一個韓國社會,我就要講述一個特定的場域,而我不是要去講一個好像放到哪裡都可以的故事。所以既然我要去韓國拍,我就不希望這樣的故事在加拿大有,我希望這是特定專屬韓國會發生的事情。我也希望說能夠藉由特定的故事,在世界上各的地方的觀眾都能夠感同身受。

20150704_她們的孩子-16 (000)  

Q:第一,我想知道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第二,小孩生出來之後,城市的女人把她帶走當作是自己的小孩,這種事在韓國是被法律所允許的嗎?第三,結局的部分,我以為鄉下母親進到城市女生的房間,會告訴她要把孩子要回來,導演在結局的部分是如何安排的?

A:第一,這不是一個真的故事,我不知道在台灣是不是這樣,但在韓國滿多有私下領養的狀況。那為什麼會有這部片的靈感呢,是因為有一天我在韓國的餐廳裡,我聽到別桌在爭論某個人是真懷孕還是假懷孕。我又想到以前在加拿大多倫多生長時,在移民社區裡也常聽到說某某某是真懷孕還是假懷孕。於是我聽到這幾個故事後,我就想要對這件事情做更多的研究,而這種秘密領養小孩的事,以前是比較多但現在比較少,因為現在比較難去匿名領養小孩。基本上這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是因為我有這樣的靈感而去創作這個劇本。

第二,在韓國的法律中,近年來韓國政府有越來越嚴格。但在15~20年前,這是有點灰色地帶的事情,雖然這可能是不合法的,但政府檢查比較鬆散,所以不易被法律制裁,我想也是為什麼過去會有這麼多這種狀況發生的原因。

第三,老實說我有想過有其他結局,比如說媽媽自己把孫子留下來,但我還是決定回歸到角色本身,對我來說我覺得比較自然的是說,這個角色會覺得說我講好就是講好,交易就是交易。另一方面,在小孩過世的那一刻媽媽的人生有種被擊敗的感覺,她應該已經沒有力氣去爭奪什麼東西了。而且另一個層面在於,因為她女兒的死,她感到相當的愧疚,那這樣的愧疚會引領她想要自虐、自我懲罰的感覺,所以後來決定她會做現在電影結局這樣的處理。

20150704_她們的孩子-12 (000)  

Q:片中有兩個疑問,那個狗是為什麼會死?

A:我在電影裡放了一些抽象,講的沒有很清楚的東西,狗的部分你可以看做是小女孩之後會死的預言,當然你也可以看這個狗,從頭到尾都被綁在那,這可以跟女主角做一個平行的對照,她被關在家裡要準備生小孩,也是一個被限制住的感覺。

Q:城市來的女人一開始是比較不自然,比較像客人,但到最後有點反客為主,好像她是家的的主人,那想請問一下她在心境上的轉變是如何的?

A:從城市的女主角,的確我是想要塑造一個有錢人就是有權勢的感覺,所以一開始可以看到她是客人的感覺。但後來她的掌控性越來越強,甚至主導了大局。但其實我在片裡是想要鋪陳,她本身也不是有錢人的背景,她是一步步努力的去爬上社會的頂端,所以對她來說,她要經歷這些東西她是要冒很多的險。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她會更不顧一切想要得到且繼續擁有這些她想得到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