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011  

 

時間:2015/06/29(一)16:1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主持人:台北電影節策展人郭敏容

出席:導演 艾迪卡攸諾 Eddie Cahyono

文字:楊文捷/攝影:楊心妤

DSC_0056  

主持人:請導演先跟我們談一下創作的背景,為什麼選擇一個來自底層的女孩子的故事,來講印尼社會現狀?

A:這部電影並不是想呈現這種生活枯燥的一面,而是希望表現現在印尼女人實際的生活狀況。這部影片最主要目的是帶給大家希望,因為在印尼的女人,很辛苦也很努力地為了家庭與家裡的經濟付出。

 

主持人:但這部影片的最後是女主角背對鏡頭走向海邊,當然大家對此有不同看法;不過導演特別講到「希望」,所以想問為什麼結局會這樣設計?導演認為那是希望嗎?

A:海對我來說是生命、是希望,也代表新的開始。其實我一開始構思了五個結局,最終我選擇了這個開放式的結局。

 

主持人:那電影為什麼選擇1:1.33這樣比較窄的影像比例呢?

A:這部片中比較窄的比例,還有黑白的畫面,其實都是想呈現希娣生命很狹窄,而且是沒有色彩的。

 

DSC_0029    

觀眾Q&A

 

Q:看的時候以為是女性導演的作品,因為影片很細膩。想問導演在寫劇本時,有做什麼樣的田野調查?

A:我就生活在影片中的沿海一帶,平時就常看到鄰居日常生活的種種。所以題材就是以我自己的生活為出發點。

 

主持人:我再很快地提問一下,飾演希娣的演員,是素人還是專業演員呢?

 A:她不是專業演員,她原本是舞者。

 

 主持人:她原本就來自如影片中的生活環境嗎?還是導演有特別讓她在這種環境生活一陣子,去融入角色呢?

 A:沒有。其實原本這個角色並不是由她演出,原本選好的演員開拍兩週前臨時退出。快開拍了女主角還沒有出現,其實很頭痛。不過剛好就在這段期間,遇到了現在這個女主角,就覺得她可以勝任。然後開拍她才直接進入這樣的環境,並沒有提前去適應。

 主持人:的確!她確實很稱職,把心裡的苦、情慾和掙扎等等都表現得很好。

 

 Q:我是印尼代表處的副代表。印尼現在很努力地在改善經濟,很好奇為什麼特別選擇拍印尼黑暗、貧窮的一面?

 A:因為我自己的生活範圍就是中產階級以下,故特別想呈現印尼現有的樣子,當然也會拍印尼的美和發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影片,激勵政府為這群人帶來希望。

主持人:在影展中,大家最想看的其實是人的故事。這部影片以寫實的方式,拍出希娣的真實生活,便是很美的,也正是入選的原因。

 DSC_0091

 Q: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最後一幕,希娣從家裡走到海邊,為什麼鏡頭沒有跟著希娣一直走,而是停下來,看著希娣走遠?

 A:影片中大部份的鏡頭都一直緊跟主角,但那一幕故意不這麼做,原因是想將這樣最後的時刻還給希娣,讓她跟大海獨處。

 

 Q:第二個問題是這部片的預算及拍攝時間多長?

 主持人:依我的經驗,影片預算常常沒辦法透露,能不能回答要看導演了。

 A:可以的。這部片大約花了一億五千萬印尼盾(換算台幣約三百五十萬),全程只花了六天拍攝。

 

 Q:剛剛提到主角是素人,原來是舞者。第三個問題想問導演怎麼找到她、訓練她融入這個角色?

 A:排戲時其實沒有給她太多訓練,我比較重視的是彼此的對話,包括她過去曾有過比較傷痛的經驗,多談、多聊就融入角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