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740162-2837923240_n    

 

時間:2015/06/30(二)20:30

地點:新光影城1廳

主持人:陳俊蓉

出席:Natalia Pavlenkova

文字:齊姵雲/攝影:楊景程

DSC_3412  

這次來台參加台北電影節的演員娜塔莉雅,現在在莫斯科電影學院工作,除了拍電影之外,也有許多在劇場的演出。她和《廢青同盟》的導演之前已經有過合作經驗。這次大家電影中看到她動人的演出可能想不到,她本來想演的角色不是女主角蓮娜的媽媽,而是男主角安東的媽媽!

 

主持人:請問剛開始看到劇本,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A:其實我本來不想演蓮娜的媽媽,而比較想安東的媽媽。因為我比較不喜歡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給大家看。後來會演蓮娜的媽媽,是導演「逼」我去的。最後一幕媽媽崩潰的台詞,其實是拍戲當下想出來的,不是導演安排的。

 

主持人:你本人是否跟自己飾演的角色有所共鳴?自己的生命經驗能應用在演出上嗎?

A:其實我的個性跟我演的角色很不一樣。我自己是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個人都很健康!(觀眾笑)不過我很能理解家中有身心障礙孩子的父母的心情。

DSC_3368  DSC_3379  

n   觀眾Q&A

Q:為什麼蓮娜的媽媽最後聽到自己的孩子無法離開特教班這麼生氣?為什麼最後蓮娜突然能夠自己站起來走路了,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A:因為被分到特教班的小孩是相較沒有未來的。至於最後蓮娜突然站起來走路的時候,我自己的詮釋是她站起來有種往天上走去的意味,我覺得最後蓮娜可能就過世了。但也有其他觀眾覺得最後那個女孩子真的可以站起來走路了。導演在這裡留了開放式結局,讓大家可以自行解讀。

 

Q:電影中的故事都是虛構的嗎?還是有部分真實反映現在俄羅斯的教育狀況?

A:導演自己之前的作品偏向偽紀錄片,就是雖然有個劇情,但是在風格和敘事上都盡量貼近現實,以反映社會現況。而這部電影當中有部分演員也真的是特教班的學生,他們在拍攝當下的情緒反應也都是真實的。

 

Q:電影裡的情節是反映俄羅斯社會的普遍狀況嗎?俄國現在的身心障礙制度如何?

A:在俄羅斯,身心障礙人士就好像揹負沈重的十字架一樣,生活很困難。尤其在鄉下甚至沒有這種特教班,大城市才有。雖然對身心障礙人士有補助、有福利,但老師、醫生對於他們的態度都是公事公辦,太過冷淡而缺乏關愛。

 

Q:以身心障礙學生的觀點拍這部電影,是否在呼籲、反省一般人對身心障礙人士的態度?

A:俄國有一種狀況是家長會把身心障礙的孩子關在家裡、藏起來,現在政府正在鼓勵大家,希望身心障礙人士可以入學就讀特教班,接受教育。但其他正常學童的家長也會抗拒,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身心障礙學童互動。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缺乏關愛的,所以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因此格外殘酷。而且他們要談戀愛也非常困難,因為許多外力介入,無法像一般人一樣談戀愛。之前在另外一個電影節中放映時,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女生看完後大哭說:「為什麼要讓我再看一次這一切?」

我想導演拍這部片的目的,就是希望社會大眾可以睜開雙眼,好好看看這群在我們身邊,比我們更不幸的人。

 

主持人:剛剛都在討論身心障礙人士遇到的困難,我想稍微拉回來電影本身的部分。請問娜塔莉雅自己在詮釋角色時遇到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A:最難的部分大概是導演都不給我台詞,要我自由發揮。導演要求我「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要融入角色」,不能只是單純背台詞而已。其實整部電影的所有演員都是這樣,大家都沒有台詞,都是自己現場發揮的!(觀眾鼓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