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711_殺手情歌-28  

時間:2015/07/11(六) 21:40

地點:新光影城1廳

主持人:區秀貽 / 口譯:鄒隆娜

出席:導演 卡文

文字:齊姵雲/攝影:李亞潔

20150711_殺手情歌-34     

主持人:台灣的觀眾對於這位菲律賓的導演較為陌生。這是卡文的電影第一次在台灣放映,今年台北電影節選了他的四部作品,但事實上,他本人已經拍了145部以上的電影了,除了拍電影之外,卡文同時也是個詩人與音樂家,《殺手情歌》的歌有許多是他寫的。他也有在片中軋一角。

據導演說,這部片的出發點是一首情詩,拍成短片之後才又拍成這次播放的長片。這並不單純是一部關於罪犯和妓女間的愛情故事,如果各位有看這次台北電影節所播放的其他的卡文的電影,會發現他的每部電影都好像是對於菲律賓、馬尼拉這個黑暗之心的救贖式情詩,由此可見菲律賓馬尼拉在電影當中是個很重要的命題。

 

主持人:這是一部跨國的製作,除了男主角淺野忠信之外,也找來杜可風擔任攝影。想請問導演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之下令你想找菲律賓外的攝影師和演員來參與製作呢?

A:為什麼不呢?本片製片是德國人,但也是我的老鄉,我們兩個之前合作過,從此之後就很想再合作一次,他看完《殺手情歌》短片版本之後就想把它發展成長片,於是就在這部片找他來幫忙。淺野忠信同樣也是看了短片之後加入的。女主角的演員Natalia則是跟我在波蘭的影展中認識因而加入,杜可風也是因為類似的機緣加入的。

 

主持人:片中兩個主要角色很明顯並非菲律賓人,尤其是淺野忠信,一開口講的都是日語。想請問導演在創作這部電影時人物設定是如何設計的?

A:菲律賓移民全世界都是,所以很有可能他們兩個也有菲律賓血統嘛。(觀眾笑)當初在準備的時候並沒有設定國籍,誰都可以演任何角色。

 

主持人:這次台北電影節播的卡文導演的另外一部片《毒牙下的馬尼拉》,據導演所說是對於菲律賓馬克思時期重要的導演利諾布洛卡(Lino Brocka)的致敬與對話。布洛卡也拍了許多關於馬尼拉的故事。想問卡文導演自己認為布洛卡對他有什麼影響?還有他的電影跟布洛卡在詮釋馬尼拉的差別?

A:利諾布洛卡幾乎影響了所有菲律賓的導演,他專攻社會寫實,至今仍然是電影當中的重要類別。我自己認為在拍電影時不應該跟其他人有所重複,或是有相同的美學,所以在拍《毒牙下的馬尼拉》的時候比較像是希望藉由不同的模式傳達相同的訊息。

 

20150711_殺手情歌-19  20150711_殺手情歌-7   

 

n   觀眾Q&A

Q:片中有沒有導演夢中的景象?其中有一幕是淺野忠信雙手交叉、垂著袖子、外套沒有完全拉開,那個扮相是怎麼回事?

A:我已經不記得我的夢了啦(觀眾笑),但我可以跟你分享我的白日夢。在拍的時候就確定的是,電影裡的幾場追逐戲都是必要的元素。整部片可以說是一種夢,或是夢魘。

淺野的扮相是學三船敏郎的,那個乍看之下沒有手的裝扮,有點像黑澤明電影裡的日本武士。

 

Q:片尾的時候有一個人戴著馬頭彈琴走在路上,是什麼意思?

A:那沒有什麼意思,他是我叔叔,然後他一直說想要演電影,所以就把他放在那裡。(觀眾笑)

不過電影裡面有兩場戲,有個馬頭人跟黑翅膀的女生走在一起,那是菲律賓神話中的角色。在菲律賓神話中,馬頭人喜歡蠱惑人類,而黑色翅膀的女生則是會在半夜的時候上半身跟下半身分開來,飛出去殺人。我想在電影裡把菲律賓神話帶進去,所以才放進去。

 

Q:片尾男女主角在行走的時候有行經一處壁畫,上面有畫一家三口,想請問那些壁畫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和象徵嗎?

A:那沒有什麼意思。其實那就是當地的宣傳壁畫,用來表示菲律賓小孩很棒、很聰明、很愛運動,之類的。對當地人而言就是這種意思,但是因為你們不了解菲律賓的社會文化,所以也可以自行詮釋。

 

Q:電影中有許多超現實、不連貫、跳躍式的拍法,這是在呈現菲律賓的社會現況嗎?片中有很多走路的鏡頭,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電影中幾乎沒有對白,有的時候即使有也不上字幕,這是為什麼?

A:因為我一直都很喜歡超現實主義,我本來就很喜歡文學、詩,所以在拍片的過程當中也有所潛移默化吧。我很喜歡夢境、夢魘般的影像。我自己覺得馬尼拉本身就是個很超現實的地方,雖然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很超現實,但是我就住在那裡,每天都會覺得有些超現實的事情發生,或是看到一些有趣的景象。每次看到都會覺得超現實、又超級現實。

走路的鏡頭……可能因為我很懶吧(觀眾笑),我不喜歡走路,所以就讓別人走路。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想法。

字幕的問題……為什麼不?我每一部電影都盡量拍不一樣的東西、風格,否則會覺得每次都是同一個自己在拍片。所以我次都會給自己一個小挑戰,像這部片就是我要盡量在四十場戲以內拍完,盡量少用對白,只用音樂去陳述故事。

 

Q:我想請導演再多解釋一點電影中的象徵。還有剛剛說這部片的對白盡量少,想請問導演對白跟音樂的比例是怎麼拿捏的?還有我想跟導演交個朋友,因為好像當導演的朋友就可以演電影?

A:我覺得這就跟聖經、或是詩歌一樣,這些東西不見得是有固定意義、象徵的。這其實就是個淺野忠信殺人、遇到真愛然後結束的故事。藝術本來就不該被定型,不該有非黑即白的解釋。有些事情需要花時間才能理解,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年。或者你一輩子都不會理解,那也沒關係。

對白跟音樂的話,應該這麼說吧,這就是一部音樂劇。

的確我找蠻多自己的朋友來演戲的,當初教父這個角色也有許多菲律賓著名演員想演,但後來我讓自己的詩人朋友來擔任這個角色。

 

Q:剛剛導演說這部電影原本是一首詩,想請導演稍微介紹一下詩的名字。另外,如果可以的話,唸給我們聽一下,謝謝。

A:詩的名字就跟英文片名一樣,叫做Ruined heart,原詩很長,比較像是一個短篇故事,所以我也沒有背起來,不好意思。

詩跟影片的差別在於,詩裡面他們有一起生活到老,也有想像中的童年、想像中的過去的片段。

 20150711_殺手情歌-32  

Q: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音樂!我想請問導演,這部電影中的音樂除了自己的創作之外,其他的音樂是如何取材的?有出原聲帶嗎?

A:原聲帶已經出了。

一開始就是先把貫穿整部電影的主旋律寫出來,之後再跟不同樂手合作,依據不同的場景做不同的改編和編曲。之中也有傳統菲律賓情歌,是我堅持要放進去的,就是那場有六個穿著紅色衣服的歌手的樂團。至於其他的音樂,有些是找我喜歡的,有些是製片喜歡的。

 

Q:想請問為何取名為《殺手情歌》?以及導演當初如何跟杜可風合作的?

A:我本來是想取名叫做《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的,但是已經被侯孝賢導演用掉了。

當初跟杜可風合作的時候,我就跟他說,那你就把在王家衛電影裡拍不到、不能拍的都拿來跟我拍好了。這是開玩笑的啦。(觀眾笑)

其實我們比較沒有分鏡,你要是拿我們的分鏡表來看,會發現它比較像大綱、宣言,而不是那種很專業的分鏡。這部片主要就是馬尼拉、我腦中的畫面、演員表現、美術呈現、攝影能夠呈現的畫面等等各種元素在一起互動的結果。

 

主持人:不知道有沒有觀眾也看了卡文導演的其他電影,會發現在卡文的電影中,都在處理對於馬尼拉的愛恨情仇,這些感情常附身於愛情故事、家庭故事,或是對於女孩子的執著之中,有點像個重複的夢魘、重複的謎語。

本次台北電影節也有播映的另外一部電影《變形之夢》當中有個重要的角色是水牛,我發現在《殺手情歌》當中也有水牛出現,在《毒牙下的馬尼拉》中所採用的布洛卡電影的片段,當中也有水牛出現的畫面。想請問導演水牛在菲律賓社會當中有什麼特別的象徵意義或典故嗎?

A:水牛有點類似於菲律賓的代表動物,象徵勤勞、堅毅的美德。我的電影中的確蠻常出現水牛的。像是我就拍過水牛在沙漠中被殺掉,用以代表贖罪,有點類似耶穌的角色。不過雖然菲律賓很多水牛,馬尼拉因為是城市的關係,反而很少,所以拍戲的時候常常都要從其他省份「進口」水牛。

在菲律賓,水牛是重要的象徵,菲律賓童子軍使用的動物徽章中就有水牛,也有搖滾樂團以水牛做為象徵。很多菲律賓人會將自己比喻為水牛或是竹子,都代表自己具有堅忍不拔的特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